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Econic来中国聚氨酯市场寻求合作

发表于: 2019年9月16日

从1937年,化学家奥托·拜耳(Otto Bayer)和同事在德国法本公司(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后拆分为爱克发、巴斯夫、拜耳和赛诺菲)的实验室利用液态异氰酸酯和液态聚醚或二醇聚酯生成聚氨酯到现在,这一材料已在人类生活中活跃了了八十余年。从建材交通到服饰家电,处处可见聚氨酯材料的身影。它约占塑料总产量的10%,仅次于聚烯烃和PVC。根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于2015年发布的报告,到2020年,全球聚氨酯市场预计将达736亿美元。

然⽽,聚氨酯以石油基多元醇为主要原料,对环境的危害不容小觑。过去十年间,化工行业尝试过采用各种可持续性的多元醇来代替,比如已经开始向主流挺进的生物基聚氨酯。有些科学家则联想到了另一个困扰全人类的环境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于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解决⽅案由此诞生——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代替石油基来制备聚氨酯。

在9月5-7日于广州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聚氨酯展览会(UTECH Asia/PU China 2019)上,有一家致力于⽤独特的催化剂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聚氨酯原料的科技公司——Econic。公司名意为“发掘二氧化碳的经济潜能”。

总部位于英国马格斯菲特的Econic Technologies Ltd由Charlotte Williams女士创⽴于2011年的帝国理工大学,近两年开始走向商业化。Econic专门开发为工业生产定制的催化剂系统,将捕获的⼆氧化碳转化为多元醇的原料。

据Econic的销售&授权负责⼈ Leigh Taylor介绍,Econic的优势在于可以控制代替石油基原料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最多可达到50%。通常,石化产品生产的日用塑料的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80%以上。据Econic的官网数据,每吨1500-2000美元的石油基原料,换成二氧化碳每吨只需5-50美元。并且,Econic的催化剂技术适用于现有的聚氨酯⽣成装置。以投资回报率来看,两年内就能回本。

同样致力于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生产的还有德国的科思创和美国的Novomer(已被沙特阿美收购)。科思创的这项研究是接过了其前身拜耳材料科技“梦想制造”项目的衣钵。2016年,科思创⾸次利二氧化碳进行了工业级规模的塑料⽣产。今年8月,科思创官员透露公司正在开发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工业级规模弹性纤维的生产工序。

作为一种新兴环保材料,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还有技术壁垒、性能稳定性、市场接受度等问题亟待解决。

“化工业是⼀个保守的行业,由于技术和安全性的⻔槛较⾼,对新创意的接受总是比较缓慢。”Leigh Taylor表示,“但中国市场对新兴事物抱有非常开放的⼼态,政府的环保政策也越来越严格,我们相信在这里能找到很好的合作机遇。”

在这次广州的展会上,Econic带来了硬质泡沫塑料等聚氨酯样品,试图向中国聚氨酯生产商们描绘他们的商业蓝图。


Warning: Illegal string offset 'ad_single_diy' in /home/wwwroot/plastics/wwwroot/wp-content/themes/PnTheme/template-parts/ad/ad-single.php on line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