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last4.0在中国推行“双元制”教育,试图填补智能工厂人才空缺

发表于: 2019年4月9日

三分之一的骑手在送外卖前的职业是产业工人,这是去年美团点评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外卖骑手群体研究报告》的数据。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去工厂从事枯燥的流水线工作。以重庆市为例,据《重庆日报》报道,电子产业的大部分工厂新招的流水线工人一年后的留存率在50%以下。即使没有工作经验要求,四千左右的月薪也与外卖骑手抗衡。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要求制造企业加快由“传统工厂”模式向“智能工厂”转型。

在注塑行业,“工业4.0”革命必将导致工作岗位的变化和人才结构的调整,这将推动职业培训的改革。近日,PN中文网记者采访了iPlast4.0智人智造创新中心的校长陈文奇先生,与他聊了聊中国注塑业工厂智能化为人才招聘带来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在“工业4.0”概念的发源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制造业输送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一种以企业培训为主,理论实践相结合,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教育并行的教育模式。在德国第二阶段各类学校的毕业生中,约65%的年轻人选择接受“双元制”教育。

陈文奇认为,双元制的教育之所以能在德国成功,首先是因为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去德国的小村庄,年轻人在这里出生、学习,他非常愿意在这个村庄工作。可是亚洲社会比较不一样,哪里有好的机会,我们都希望往那个地方去。”第二,很多中小型微企业其实并没有完备的人才和系统可以去加入双元制教育体系。

“国内对于‘工业4.0’、自动化和数据化做了很多,也教了很多,可我们希望能多一点从场景的切入,去做深度的学习。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能够比较贴近行业的需求。”

去年,iPlast4.0智人智造创新中心和慈溪的一家企业合作,为工厂转型升级提供辅导。然而,在职员工的培训速度太慢,iPlast4.0希望能招到在校学生来参加培训。于是,iPlast4.0开始了和宁波一所大学的合作。

最开始,iPlast4.0邀请了一些“魅力讲师”去宣讲,向学生介绍这个行业将来能给他们带来些什么,“工业4.0”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将如何影响未来等等。来听讲座的人很多,经过筛选后他们招到了六个学生。

“这六个中甚至有一两个是没地方去,所以跑来这个地方的。这个行业确实很难吸引人。”陈文奇和企业达成了协议,六个月的培训及格后,他们能拿到比同届同学多20%-30%的薪水。

项目至今已开展了5个月。不具备任何实操能力的学生从零开始,结合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基本现场的应用操作。“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每次考核学生的成绩都越来越好。”目前,学生已经能够独自去帮助企业做一些简单的优化,学习能力和对行业的热情都得到了提高。

陈文奇表示,今后iPlast4.0的项目希望从大一的时候就开始与学生接触,让学生从大一到大四都可以参与到这样的双元制教学中,这样在校期间几乎能有一年半的时间与企业进行互动。“国内的这些年轻人,你只要能够去启发他,让他喜欢这个东西,他真的能学得很快。”


Warning: Illegal string offset 'ad_single_diy' in /home/wwwroot/plastics/wwwroot/wp-content/themes/PnTheme/template-parts/ad/ad-single.php on line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