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塑”递 总投资176亿元,万华化学120万吨/年乙烯项目环评公示;欧盟提出紧急干预措施应对能源价格高涨

发表于: 2022年9月19日

一周“塑”递 总投资176亿元,万华化学120万吨/年乙烯项目环评公示;欧盟提出紧急干预措施应对能源价格高涨-有解塑料观察

 

企业新闻

 

投资1.1亿元,华阳新材生物降解材料项目投产

9月5日,山西华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物降解新材料太原生产基地2万吨/年全系列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投产。

该基地依托山西综改示范区区位优势,在综改区投资1.1亿元,建设有2500吨/年注塑餐饮具、1.5万吨/年吸塑餐饮具、2500吨/年吹塑膜袋3条生产线,主要产品有全生物降解一次性塑料连卷袋、购物袋、背心袋,以及全生物降解一次性餐盒、塑料杯、吸管、刀叉勺等。同时,该基础配套建立了产品研发、销售等一体化发展体系。(中国化工报)

 

Directa Plus推出石墨烯嵌入式聚氨酯膜

Directa Plus为纺织业开发的石墨烯嵌入式聚氨酯膜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获得了美国专利

该公司生产基于石墨烯纳米片的产品,用于消费和工业市场,它在一份声明中说,其收到了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许可通知,优先权日期为2017年5月5日。

预计在不久后将被正式授予专利,Directa Plus的知识产权(IP)体系将包括20个专利系列,其中80项专利已被授予,30项专利正在申请。(石墨烯联盟)

 

打通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核心环节瓶颈,中粮科技再引入战略投资者

9月12日晚间,中粮科技发布公告,下属子公司中粮生物材料(榆树)有限公司(下称“中粮生物材料”)引入战略投资者事项落定,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航天投资控股”)、陕西国华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国华融合产业基金”)组成的联合体受让中粮生物材料49%股权,共同推进公司3万吨/年丙交酯项目建设,以打通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核心环节瓶颈,推动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股权转让完成后,中粮科技仍以51%的持股比例控股中粮生物材料。(可降解循环中心)

 

总投资176亿元万华化学120万吨/年乙烯项目环评公示

9月7日,万华化学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烃项目进行环评文件受理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包含12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含90000立方米/小时PSA)、55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含3万吨/年苯乙烯抽提装置)、40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20万吨/年丁二烯装置、25万吨/年LDPE装置、2×20万吨/年POE装置等7 套装置,以及配套的储运工程、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环保工程等,项目部分储运、公辅设施和环保工程依托万华化学现有或在建工程。

本项目计划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2024年12月建成投产。(烟台市生态环境局)

 

金发科技年产3万吨/年聚乳酸项目延期至2022年四季度投产

近日,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发科技”)在发布的半年报中表示:因疫情防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年产3万吨聚乳酸产能投放工作将延缓至2022年四季度。该项目原计划2021年四季度投产,后延期至2022年二季度,如今再次延期。

该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建设地点位于珠海市金湾区南水镇。企业直接外购3.2万吨/年的丙交酯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剂进行丙交酯开环聚合工艺,最终得到切片聚乳酸,产能为3万吨/年。其中1.8万吨/年切片聚乳酸作为原料,在改性车间内继续与滑石粉、添加剂等共混,得到改性聚乳酸材料3万吨/年。所以最终外售产品为1.2万吨/年聚乳酸和3万吨/年改性聚乳酸。(能化动态)

 

耐克开发出革命性材料70%再生塑料制成

近日,体育巨头耐克已经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面料。这种新材料被称为 Nike Forward,由 70% 的再生塑料制成。此外,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将比通常情况下减少 75%。耐克将这种材料Nike Forward 描述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平台,彻底改变了服装创作”。(功能纺织)

 

220亿元BDO+可降解塑料项目落地拜城

9月13日,220亿元生物可降解新材料与新能源一体化产业链项目落地拜城县。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20亿元,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BDO、可降解塑料、氨纶等产品,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2024年9月竣工投产,二期计划2027年9月竣工投产。项目落地标志着拜城县天然气化工产业实现新突破,填补了多项化工衍生产品的空白。(BDO研究院)

 

回天新材拟发行8.5亿可转债加快产能布局

得益于光伏新能源市场的高速增长,国内胶粘剂行业龙头回天新材产能持续大幅扩张。

回天新材发布的最新公告披露,近日,证监会同意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根据公司此前披露的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回天新材拟发行不超8.5亿元可转债,用于广州回天通信电子新材料扩建项目、年产5.1万吨锂电池电极胶粘剂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长江商报)

 

雅克科技签署聚氨酯保温绝热板材销售合同交易价格约20.66亿元

雅克科技(发布公告,公司及下属孙公司斯洋国际有限公司(“斯洋国际”)已分别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正式签订了液化天然气(“LNG”)增强型聚氨酯保温绝热板材的销售合同,合同交易价格约20.66亿元。

公告称,本次公司及斯洋国际与沪东中华造船签订合同,将进一步夯实公司在LNG船舶产业链的领先地位,标志着公司LNG保温绝热板材业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智通财经网)

 

汽车内饰供应商施耐德博士集团申请破产

据外媒报道,在重组和寻找战略投资者的同时,汽车内饰供应商施耐德博士集团申请了破产,约有1,400名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员工受到了影响。据悉,施耐德博士集团已向地区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初步破产程序已经启动。

8月份,施耐德博士集团宣布公司订单情况良好,正在寻找投资者。同时,该集团将精简流程并削减成本。为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并进一步扩大”在豪华汽车内饰市场的“领先地位”,该集团“需要大量的资金”。该公司缺乏规模和财务资源,“无法按照市场发展的要求,在全球范围内独立推动公司向前发展”。

然而,该集团最初认为它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该集团在四周前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与潜在各方的初步接触非常有希望,已经收到了来自潜在合作伙伴大量的兴趣。”(盖世汽车网)

 

三井化学合作开发新型PP生物复合材料

日本纸业(Nippon Paper Industries)和三井化学(Mitsui Chemicals)将合作开发一种纤维素粉末含量较高的新型生物复合材料。两家公司计划,尽快开发产品并推向市场,并在消费品、家庭用品、容器、建筑材料、家电、汽车零部件等领域进行扩张。

此次合作旨在将一种在质量和供应方面都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新型生物复合材料推向市场,合作双方将利用其材料供应链以及多年来培育的先进材料制造和开发技术。(UTPE弹性体门户)

 

中国化学与巴斯夫签署施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

9月15日,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签署施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中国化学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文岗,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博士、巴斯夫中国新型一体化基地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汉平、巴斯夫亚太区间接采购副总裁凯诺博博士、巴斯夫中国新型一体化基地综合项目管理全球副总裁潘南华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中国化学党委副书记刘德辉,巴斯夫中国新型一体化基地综合项目管理全球高级副总裁田亚庆博士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紧密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建设,为基地早日建成携手努力,为双方在未来开展进一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能化动态)

 

行业新闻

 

欧盟提出紧急干预措施应对能源价格高涨

欧盟委员会14日提议对欧洲能源市场进行紧急干预,以缓解近期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此前备受关注的设置天然气价格上限的提议因争议较大未包括其中。

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主要措施包括:成员国在用电高峰时段减少至少5%的用电量,到2023年3月31日将总电力需求减少至少10%;对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成本发电公司收入上限设定在每兆瓦时180欧元;对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炼油部门产生的超额利润征收至少33%的税。欧盟委员会表示,后两项措施将帮助欧盟筹集约1400亿欧元资金。(中化新网)

 

58家化企上榜民企500强

9月7日,全国工商联正式公布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58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上榜,占据榜单超过10%的份额。

榜单显示,排在上榜民营化工企业前10位的是:恒力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荣盛控股集团、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新凤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在上榜的石油和化工企业中,按地区来分,山东有22家化工企业上榜500强,彰显了化工第一大省的绝对实力;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省有11家企业上榜。此外江苏有8家,广东、福建各有4家。(中国化工报)

 

工信部通知:加强降解塑料、生物基材料研发和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14日发布,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推动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制定了《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并于近日印发。

其中提出,将发展绿色低碳产品。围绕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开展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升级改造,逐步降低原材料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量。加强可降解塑料、生物基材料等高品质绿色低碳材料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全氧富氧燃烧、膜分离、直接空气等碳捕捉技术,扩大低碳、零碳产品供给。

强化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实施,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库,探索将原材料产品碳足迹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发布绿色低碳方向鼓励推广应用技术和产品目录,加快循环利用、低碳环保等绿色产品研发与应用。加快建设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引导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龙头企业构建绿色产品供应链体系,创造和拉动绿色消费。(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相关推荐